多數的投資人在進行交易股票或基金時,應該都是持有【有利可圖】的認定,合理推想著買入後多久時間可以產生多少利潤,而這些投資標的往往都來自周邊可以接觸到的資訊,例如朋友報名牌、雜誌、新聞等,但你仔細審視字語後不難發現對於公司或產業的報導都會提到【預期】、【新題材】、【未來市場規模】、【建議目標價】等字眼,而人們通常看到這些後就會有美好的感覺,對於目前股價及卷商外資所建議的買入價產生溢價感覺,或是對產業未來產生夢想。
或許外資或卷商的評估是對的,未來也有可能達到建議目標價,但這畢竟是自己的辛苦錢,在投資時為什麼要用確定性不高的未來消息來作為交易的依據呢?巴菲特曾說過:沒有人能夠準確的預測未來走勢,股市預測專家存在的唯一價值, 就是使算命先生更體面而已。因此我較喜好投資交易需採用【檢核】法則,對於感興趣的公司或投資標的進行驗證程序,包含日往公司管理者的經營方法、策略分析,到公司財務報表分析,如最重要的股東權益報酬率、毛利、償債能力等資訊進行評估,當你認定此公司基本面及日往表現都符合你的投資標準後,你需要再決定公司的合理價格多少,可應用歷史本益比法、折現法來推斷合理價格,並且加入你認定的安全邊際原則至推斷價格中。例如:耕興(6146)在個人檢核後確實符合交易投資條件,使用平均低本益比方法計算出來的合理買進價格為56,加入安全邊際原則20%,56*.8=44.8。
再來是最考驗人類貪婪個性的時候,你需耐心等待此合理價格出現才能夠進行交易行為,並且能在大多頭呈現的高股價上揚時期拒絕誘惑,對於別人評估的建議買入價格的溢價空間不為所動。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法則非常的嚴謹,有可能須等待2~3年才有交易時機出現,跟一般在股市交易短暫進出行為差異很大,但也因為採用檢定而非預測溢價的交易法則,進行交易買入是依據現有明確之分析,而非不確定之未來預測消息,在市場發生不可預料反轉而下情況時,交易虧損的機率也將比較少。交易中最主要的風險來自於你對此交易的確定性,當你不明白為何而進行交易,或憑藉著不確定的消息而進行交易時,隱含著你的風險提高許多。
此後,當你看到一篇報導提到本文章所提到的關鍵字時,請不要因為未來能漲到多少錢而感到興奮,你應該像葛拉漢所提到的菜市場買菜觀念:詢問說【多少錢?怎麼賣?】然後再經由評估後覺得確實有其價值後買入。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巴菲特價值投資法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透過重要觀念的熟知及分析,配合風險資金控管,加上長期的耐心及堅持,對於股票的投資應該是有趣且可獲利的方法。這些知識都閱讀學習而來,但藉由撰寫及分享,並應用於公司財務報表的分析上是一件有趣且值得的事,也希望能透過這樣的一小步,邁向財富自由的最終目標。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投資 或 投機?
在許多巴菲特相關書籍中都有提到【投資】及【投機】兩名詞,個人認為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能有許多好處,能讓自己在買入股票時立即明白辨別何種交易行為。Graham曾經定義:投資就是在經過完整的分析研究之後,認為可以確保本金的安全,並能得到令人滿意的報酬。不符合這些要求的操作便屬於投機。在其他書籍中提到:如果你僅是考慮合理價位買入持有即是投資,如果是以賺取價差為出發點就是投機。
在我觀念裡Graham之定義非常清楚明白指出投資應是【1】經過完整分析後,認為標的物符合其價值,在【2】適合的安全邊際下買入此股票,然後【3】長期持有著享有滿意之回饋報酬;而其他不符合上述條件之交易都應當稱為投機。藉由此觀念來回想自己過往的交易模式,我發覺自己95%都屬於投機,而當時動機往往如:產業前景看好、法人大量買進、報紙雜誌建議買進、朋友內線消息..等,至於結果大多都是虧損收場,在交易過程中自己內心更容易因為股價的漲跌而感到貪婪及恐懼,每天都不自覺被數字吸引而擾亂心情。
至目前為止,自己是巴菲特投資法的幼稚園小班生,懂得觀念不算多,但我卻發現自己以往對股價神經兮兮的反應減少了,對法人及內線消息更是左耳進右耳出,漸漸能夠將心情由自己來掌握,其原因很簡單,每當我有交易衝動時便反問自己:這是投資 或 投機?如果是屬於投資是否有符合Graham的三項投資要素?經由簡易的反問句,不需幾秒鐘便能夠讓自己冷靜下來,漸漸的讓自己符合投資的定義。
自己再將Graham的三項條件轉換成自己的執行Work Item,:
雖然很簡單的條件,但親自實踐起來卻是一點也不簡單。
在我觀念裡Graham之定義非常清楚明白指出投資應是【1】經過完整分析後,認為標的物符合其價值,在【2】適合的安全邊際下買入此股票,然後【3】長期持有著享有滿意之回饋報酬;而其他不符合上述條件之交易都應當稱為投機。藉由此觀念來回想自己過往的交易模式,我發覺自己95%都屬於投機,而當時動機往往如:產業前景看好、法人大量買進、報紙雜誌建議買進、朋友內線消息..等,至於結果大多都是虧損收場,在交易過程中自己內心更容易因為股價的漲跌而感到貪婪及恐懼,每天都不自覺被數字吸引而擾亂心情。
至目前為止,自己是巴菲特投資法的幼稚園小班生,懂得觀念不算多,但我卻發現自己以往對股價神經兮兮的反應減少了,對法人及內線消息更是左耳進右耳出,漸漸能夠將心情由自己來掌握,其原因很簡單,每當我有交易衝動時便反問自己:這是投資 或 投機?如果是屬於投資是否有符合Graham的三項投資要素?經由簡易的反問句,不需幾秒鐘便能夠讓自己冷靜下來,漸漸的讓自己符合投資的定義。
自己再將Graham的三項條件轉換成自己的執行Work Item,:
- 【1】是否已經完整看過財務報表,且公司符合自己設立之滿足條件?
- 【2】股價是否已經到歷史平均低本益比位置?
- 【3】股票是否長期持有而不賣出,除非股價高到離譜、大環境不適經營、經營者搞爛
雖然很簡單的條件,但親自實踐起來卻是一點也不簡單。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內涵價值-Intrinsic Value
Intrinsic Value翻譯成中文應該可稱為【真實價值】 或 【內涵價值】,使用Google輸入Intrinsic Value可得到許多解釋及計算方式,簡單來說就是一家公司可運用的自由現金流量總和,雖然能夠想辦法從財務報表的現金流量表中了解,但我認為巴菲特所提到的Intrinsic Value可以轉換成他的想法而應用到選股上。就小弟對Intrinsic Value之見解應該可以解釋成一家公司在競爭力、營收獲利、品牌上的價值總合,其價值表現可透過財務報表之歷史及相關數據來瞭解評選。
當然,我不明白要如何才能夠精確計算出一家公司Intrinsic Value值為何?那這樣為何還要討論這個話題呢?
其實這個理念我想要這樣表達:每家上市櫃公司都有一個【真實價值】 及 【股價】兩個數值,這兩個數值應該也要非常接近,但股價是非常容易隨著大環境、消息面、炒作而有超漲跌的情況發生,相對的真實價值是比較穩定的狀態,雖然偶而股價會被高低估,但長期來看兩個價值曲線應該是一致的。透過此想法,代表著在選股時應該要著重在公司的Intrinsic Value評鑑,其方法是透過財務報表來進行篩選及比較選擇適當的公司,並且等待公司股價被嚴重低估時選擇購入其股票,耐心堅持的等待著股價回到相對應的真實價值。
當然每家公司都會有兩價值差異的情況,因此重點是如何評選出優良的投資公司,瞭解股價與真實價值之差異,並選擇介入時間長期持有。這些觀念其實不是我想的,是股神巴菲特的書籍提出來的,會在這邊描述且選擇為第一篇是個人認為他是整個系統的核心理念。
公司的真實價值是否完全從財務報表中得知?我的答案是【否】,但卻能表現出公司約概的價值分析,進一步搭配產業特性及公司產品分析等動作後會比較全面,但我想從財務報表分析是最基本且重要的步驟,雖然不保證賺大錢,但會讓自己對風險比較有點瞭解。
當然,我不明白要如何才能夠精確計算出一家公司Intrinsic Value值為何?那這樣為何還要討論這個話題呢?
其實這個理念我想要這樣表達:每家上市櫃公司都有一個【真實價值】 及 【股價】兩個數值,這兩個數值應該也要非常接近,但股價是非常容易隨著大環境、消息面、炒作而有超漲跌的情況發生,相對的真實價值是比較穩定的狀態,雖然偶而股價會被高低估,但長期來看兩個價值曲線應該是一致的。透過此想法,代表著在選股時應該要著重在公司的Intrinsic Value評鑑,其方法是透過財務報表來進行篩選及比較選擇適當的公司,並且等待公司股價被嚴重低估時選擇購入其股票,耐心堅持的等待著股價回到相對應的真實價值。
當然每家公司都會有兩價值差異的情況,因此重點是如何評選出優良的投資公司,瞭解股價與真實價值之差異,並選擇介入時間長期持有。這些觀念其實不是我想的,是股神巴菲特的書籍提出來的,會在這邊描述且選擇為第一篇是個人認為他是整個系統的核心理念。
公司的真實價值是否完全從財務報表中得知?我的答案是【否】,但卻能表現出公司約概的價值分析,進一步搭配產業特性及公司產品分析等動作後會比較全面,但我想從財務報表分析是最基本且重要的步驟,雖然不保證賺大錢,但會讓自己對風險比較有點瞭解。
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網誌成立目的說明
這個網誌規劃是自己對股票投資的學習紀錄網誌,這幾年買賣股票的過程中總覺得少了些系統理論來支撐自己對買進 或 賣出的看法,直到同事在某次的機會裡介紹了巴菲特對股票的投資看法後,我覺得這應該是自己想要的理念,也因此逐步的閱讀其相關書籍,也漸漸的套用其觀念來審視股票是否有價值持有,以及何時開始持有?雖說沒有賺到大錢,但卻能夠讓自己更清楚明白這種投資方法是可行的,而且長期來看是很有價值的。
當然我不是一位巴菲特投資法專家,也不是股市的高級投資者,僅只是想將巴菲特的相關理念透過此網址整理出來,一方面是給自己留下學習歷程資訊,也想經由此紀錄的過程強迫自己閱讀更多書籍,如果有機會也可與朋友一同討論及投資觀念 或 個股的財報分析心得,總結來說我認為此網址應該具有以下內容及精神:
當然我不是一位巴菲特投資法專家,也不是股市的高級投資者,僅只是想將巴菲特的相關理念透過此網址整理出來,一方面是給自己留下學習歷程資訊,也想經由此紀錄的過程強迫自己閱讀更多書籍,如果有機會也可與朋友一同討論及投資觀念 或 個股的財報分析心得,總結來說我認為此網址應該具有以下內容及精神:
- 描述及說明閱讀巴菲特相關書籍裡自認為重要之觀念
- 描述及建立自己的一套股票審視系統
- 描述及閱讀 有興趣之個股財報內容,並說明其重點
- 分享及說明個人有興趣之書籍及網站
訂閱:
意見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