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通貨膨脹與貨幣貶值之關係

時間回到2010/07/14,從書籍及課程中我瞭解到貨幣如同血液般重要,支撐著整體經濟流動的重要元素,但人們往往感受不到他的存在,而銀行家們卻靜悄悄地靠著貨幣來產生現金流,這樣的過程中其實延伸出了許多可以探討之方向,在這邊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
這文章源頭火花來自巴菲特的股東大會上的一句話,巴菲特提到:身處在全球政府競相擴張信用的時期,希臘爆發的問題,只不過是主權債務危機的序曲而已;巴菲特補充,無論是美元或英鎊,他對各國貨幣匯率都抱持著長期趨貶的看法。 接著,巴菲特更明顯的警告隨即出現,在評論對於通貨膨脹的看法時,他更是直指,目前在世界各地,出現通膨的機會已經顯著升高。他認為各國大力寬鬆貨幣,很可能是導致「通膨怪獸」重新肆虐的主要原因。巴菲特在股東會時提到因為各國信用擴張及寬鬆貨幣政策將導致【通貨膨脹】問題浮現,今日其他的訪問巴菲特文章中又提到【貨幣開始貶值】。巴菲特是為非常智慧且幽默的投資者,也非常樂於跟大眾分享他自己成功的投資過程,其相關精神可以透過波克夏股東會的股東信件中一覽無遺,也會藉由股東會提出他個人對公司經營及大環境之考驗說明;也因為如此,我認為如果沒有錢到美國去朝聖巴菲特股東會,也因該要盡量的閱讀其信件,藉此經由偉大投資者的心態及思維來增加自己的投資智慧。
 
講了一推巴菲特的五四三,其實我也知道你們根本就沒有太注意,但這沒有關係。本次的文章是小弟閱讀相關書籍及報導後對於【貨幣】的簡短分享,希望能夠讓你有所收穫。
 
【序曲】
通貨膨脹=貨幣貶值,這是件相同的事情,且隨時發生在你我的周圍,但卻很少人了解其中的原因及其影響,正如經濟學家凱因斯所說:通貨膨脹潛在地積聚了各種經濟規律中的破壞因素,一百萬人中也不見得能有一個人看得出問題的根源或許對我們來說僅覺得通貨膨脹就是物品越來越貴,例如小時候養樂多僅要5塊錢,現在變成8塊錢,這似乎就是通貨膨脹。但其實通貨膨脹小則如你我對養樂多的看法,大則如列寧所說的:顛覆資本主義制度最好的辦法就是使其貨幣貶值,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過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爲人知地沒收公民財富的一部分。用這種辦法可以任意剝奪人民的財富,在使多數 人貧窮的過程中,卻使少數人暴富。
 
當感受到物價上漲時,是否覺得這僅是供需或天然災害所造成的問題呢?例如原油漲價帶動相關產品價格上漲,大多數的人都覺得這只是一時的現象,慢慢就會感善。但,現在我自己似乎有點不這樣子認為了!
 
【第一部分】了解通貨膨脹發生原因及其過程
就小弟目前的閱讀書籍中,許多書籍都有定義通貨膨脹,如果非官的書籍中我認為經由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家-傅利曼【選擇的自由】定義的最好,其第9章通貨膨脹文章提供發生通貨膨脹原因始末,其重點是:通貨膨脹其實是一種貨幣現象,主因是在於貨幣供給速度超越了商品或勞務生產之速度。就是說,其實通貨膨脹發生原因是貨幣發行速度超越的商品產生速度,因此造成多數的錢追逐少數產品,物價上漲是所謂的通貨膨脹產生的現象而非原因。傅利曼書章節提到的相關重點程序整理如下:
  1. 起始原因:政府不當支出、強調充分就業、貨幣政策錯誤造成貨幣供給過量。最棒的例子就是美國的金融爛蘋果發生問題時,就舉債、紓困、金援等方式,透過列印紙鈔來應付所發生的問題。
  2. 過程:短暫經濟回升現象,且伴隨著匯率變動、WPI、CPI物價指數變動,發生時間約當1發生後7個月左右。
  3. 造成結果:失業率上升、經濟成長率下降。
  4. 改善方法:政府減少不當支出,改善國家貨幣及負債結構。
簡單來說就是政府印的鈔票太多才會造成通貨膨脹,通常都是因為發生危機或問題時,政府就提出XX方案來紓困,短期間內確實會看起來有好轉的現象,但接著就會發生WPI、CPI物價指數上升,接著就會有失業率上升及經濟成長率下降情況,雖然看起來能夠改善,但傅利曼提到要政府減少不當之出就有如要毒癮著戒毒一樣,非常的困難,這點不難從全世界國家的負債情況就可看出端倪。而就我目前對貨幣的認知,其實真的還不容易改善,這點我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說明。
 
【第二部分】貨幣貶值代表意義
 貨幣原本主要目的是提供民眾對於貨品便利交易用途,改善原本以物易物之耗時、無效率之作法。貨幣像是流通的購買票劵,藉由人民生產及交易過程轉換在民眾手中,換句話說,貨幣的總值應該等同民眾所生產及提供之勞務總質,而政府扮演保證貨幣支付角色,也從事[印製鈔票]行業,而你所生產的物品或提供的勞務才是有價值的物品。有趣的是,人民總是扮演的積極角色,知道多生產產品後可以得到更多的貨幣,因此人民的產品及勞務的產值是持續成長,相對的,貨幣也需要持續的成長供給以維持貨品交易時的流通性。簡單來說,政府的工作是控制貨幣供給量能夠提供民間交易所需;但如果貨幣供給率超過生產成長比率,發生貨幣多過於產品之情況時,如原本1:1變成2:1時,代表原本物品價值需要2倍的貨幣才能購買等值產品,這現象就是貨幣貶值。
 
個人認為,在貨幣供給與產品供給可以使用M1B與GDP來作為對應的觀察指標。
 
之前台灣發生災害、美國金融風暴時美國政府提供了約8000億美元救援,國家都紛紛提高貨幣供給率,因此M1B年增率數值都明顯增高,這些多出來很多的錢是否有相對的產品供給呢?答案很明顯的GDP並未有如對應的成長率,代表政府透過貨幣供給系統直接印製出貨幣供給率超過產品,因此將會有通貨膨脹情況發生,人民的貨幣價值相對的貶值,這個過程其實你可以看成--政府透過債務系統印製鈔票的同時,你是變相的進行繳稅動作【所謂的影藏賦稅】,因為你的貨幣價值減少了原本你的1元貨幣價值因為政府的不當支出,僅剩下0.9元,減少的0.1元是政府因為債務或應急所增加貨幣供給量造成的現象,因此每個人都覺得錢越來越薄不是沒有道理的,你的薪水在領到前就扣了所得稅,除此之外你還必須為了政府的不當支出付出通貨膨脹的影藏稅。 
 
【第三部分】【貨幣供給量對交易的影響】
貨幣供給可由利率及匯率來控制,通常如果單存僅是由利率來調節供貨量其實是健康且良性的,而你也簡單能瞭解到貨幣供給對股市、房市的影響,就是低率時代時金錢會從銀行跑向獲利機會比較大的標的,如股票、房市等投資標的。在【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一書中提到股市指數的高底取決於【貨幣供給+民眾心理】,當兩因素同時為正向時,股是指數將會往多頭方向進行。這點其實在台灣也是可印證的,銀行利率明顯決定了整體貨幣供給亮,也間接的提供更多資金於股市之間交易。濃縮重點來說:貨幣供給的變化提早於股市指數,約3~7個月,同時貨幣供給率過高也會影響物價指數,你應該關注的是轉擇點的位置,例如去年2009年12月創下M1B 30.8%(實在是太超過了),通常轉折點代表資金總量的改變,也間接影響了股市資金將逐漸減少無法持續支撐高股價。
  

個人覺得跟貨幣有關且不錯的書單,如果有興趣可以買來一起討論
*貨幣戰爭
*富爸爸窮爸爸買賣貴金屬
*選擇的自由
*3/4債務世界:認清財富的本質
 

1 則留言:

  1. 受益不少~,原來,通膨常常是央行QE的惡果!感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