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通貨膨脹與貨幣貶值之關係

時間回到2010/07/14,從書籍及課程中我瞭解到貨幣如同血液般重要,支撐著整體經濟流動的重要元素,但人們往往感受不到他的存在,而銀行家們卻靜悄悄地靠著貨幣來產生現金流,這樣的過程中其實延伸出了許多可以探討之方向,在這邊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
這文章源頭火花來自巴菲特的股東大會上的一句話,巴菲特提到:身處在全球政府競相擴張信用的時期,希臘爆發的問題,只不過是主權債務危機的序曲而已;巴菲特補充,無論是美元或英鎊,他對各國貨幣匯率都抱持著長期趨貶的看法。 接著,巴菲特更明顯的警告隨即出現,在評論對於通貨膨脹的看法時,他更是直指,目前在世界各地,出現通膨的機會已經顯著升高。他認為各國大力寬鬆貨幣,很可能是導致「通膨怪獸」重新肆虐的主要原因。巴菲特在股東會時提到因為各國信用擴張及寬鬆貨幣政策將導致【通貨膨脹】問題浮現,今日其他的訪問巴菲特文章中又提到【貨幣開始貶值】。巴菲特是為非常智慧且幽默的投資者,也非常樂於跟大眾分享他自己成功的投資過程,其相關精神可以透過波克夏股東會的股東信件中一覽無遺,也會藉由股東會提出他個人對公司經營及大環境之考驗說明;也因為如此,我認為如果沒有錢到美國去朝聖巴菲特股東會,也因該要盡量的閱讀其信件,藉此經由偉大投資者的心態及思維來增加自己的投資智慧。
 
講了一推巴菲特的五四三,其實我也知道你們根本就沒有太注意,但這沒有關係。本次的文章是小弟閱讀相關書籍及報導後對於【貨幣】的簡短分享,希望能夠讓你有所收穫。
 
【序曲】
通貨膨脹=貨幣貶值,這是件相同的事情,且隨時發生在你我的周圍,但卻很少人了解其中的原因及其影響,正如經濟學家凱因斯所說:通貨膨脹潛在地積聚了各種經濟規律中的破壞因素,一百萬人中也不見得能有一個人看得出問題的根源或許對我們來說僅覺得通貨膨脹就是物品越來越貴,例如小時候養樂多僅要5塊錢,現在變成8塊錢,這似乎就是通貨膨脹。但其實通貨膨脹小則如你我對養樂多的看法,大則如列寧所說的:顛覆資本主義制度最好的辦法就是使其貨幣貶值,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過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爲人知地沒收公民財富的一部分。用這種辦法可以任意剝奪人民的財富,在使多數 人貧窮的過程中,卻使少數人暴富。
 
當感受到物價上漲時,是否覺得這僅是供需或天然災害所造成的問題呢?例如原油漲價帶動相關產品價格上漲,大多數的人都覺得這只是一時的現象,慢慢就會感善。但,現在我自己似乎有點不這樣子認為了!
 
【第一部分】了解通貨膨脹發生原因及其過程
就小弟目前的閱讀書籍中,許多書籍都有定義通貨膨脹,如果非官的書籍中我認為經由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家-傅利曼【選擇的自由】定義的最好,其第9章通貨膨脹文章提供發生通貨膨脹原因始末,其重點是:通貨膨脹其實是一種貨幣現象,主因是在於貨幣供給速度超越了商品或勞務生產之速度。就是說,其實通貨膨脹發生原因是貨幣發行速度超越的商品產生速度,因此造成多數的錢追逐少數產品,物價上漲是所謂的通貨膨脹產生的現象而非原因。傅利曼書章節提到的相關重點程序整理如下:
  1. 起始原因:政府不當支出、強調充分就業、貨幣政策錯誤造成貨幣供給過量。最棒的例子就是美國的金融爛蘋果發生問題時,就舉債、紓困、金援等方式,透過列印紙鈔來應付所發生的問題。
  2. 過程:短暫經濟回升現象,且伴隨著匯率變動、WPI、CPI物價指數變動,發生時間約當1發生後7個月左右。
  3. 造成結果:失業率上升、經濟成長率下降。
  4. 改善方法:政府減少不當支出,改善國家貨幣及負債結構。
簡單來說就是政府印的鈔票太多才會造成通貨膨脹,通常都是因為發生危機或問題時,政府就提出XX方案來紓困,短期間內確實會看起來有好轉的現象,但接著就會發生WPI、CPI物價指數上升,接著就會有失業率上升及經濟成長率下降情況,雖然看起來能夠改善,但傅利曼提到要政府減少不當之出就有如要毒癮著戒毒一樣,非常的困難,這點不難從全世界國家的負債情況就可看出端倪。而就我目前對貨幣的認知,其實真的還不容易改善,這點我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說明。
 
【第二部分】貨幣貶值代表意義
 貨幣原本主要目的是提供民眾對於貨品便利交易用途,改善原本以物易物之耗時、無效率之作法。貨幣像是流通的購買票劵,藉由人民生產及交易過程轉換在民眾手中,換句話說,貨幣的總值應該等同民眾所生產及提供之勞務總質,而政府扮演保證貨幣支付角色,也從事[印製鈔票]行業,而你所生產的物品或提供的勞務才是有價值的物品。有趣的是,人民總是扮演的積極角色,知道多生產產品後可以得到更多的貨幣,因此人民的產品及勞務的產值是持續成長,相對的,貨幣也需要持續的成長供給以維持貨品交易時的流通性。簡單來說,政府的工作是控制貨幣供給量能夠提供民間交易所需;但如果貨幣供給率超過生產成長比率,發生貨幣多過於產品之情況時,如原本1:1變成2:1時,代表原本物品價值需要2倍的貨幣才能購買等值產品,這現象就是貨幣貶值。
 
個人認為,在貨幣供給與產品供給可以使用M1B與GDP來作為對應的觀察指標。
 
之前台灣發生災害、美國金融風暴時美國政府提供了約8000億美元救援,國家都紛紛提高貨幣供給率,因此M1B年增率數值都明顯增高,這些多出來很多的錢是否有相對的產品供給呢?答案很明顯的GDP並未有如對應的成長率,代表政府透過貨幣供給系統直接印製出貨幣供給率超過產品,因此將會有通貨膨脹情況發生,人民的貨幣價值相對的貶值,這個過程其實你可以看成--政府透過債務系統印製鈔票的同時,你是變相的進行繳稅動作【所謂的影藏賦稅】,因為你的貨幣價值減少了原本你的1元貨幣價值因為政府的不當支出,僅剩下0.9元,減少的0.1元是政府因為債務或應急所增加貨幣供給量造成的現象,因此每個人都覺得錢越來越薄不是沒有道理的,你的薪水在領到前就扣了所得稅,除此之外你還必須為了政府的不當支出付出通貨膨脹的影藏稅。 
 
【第三部分】【貨幣供給量對交易的影響】
貨幣供給可由利率及匯率來控制,通常如果單存僅是由利率來調節供貨量其實是健康且良性的,而你也簡單能瞭解到貨幣供給對股市、房市的影響,就是低率時代時金錢會從銀行跑向獲利機會比較大的標的,如股票、房市等投資標的。在【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一書中提到股市指數的高底取決於【貨幣供給+民眾心理】,當兩因素同時為正向時,股是指數將會往多頭方向進行。這點其實在台灣也是可印證的,銀行利率明顯決定了整體貨幣供給亮,也間接的提供更多資金於股市之間交易。濃縮重點來說:貨幣供給的變化提早於股市指數,約3~7個月,同時貨幣供給率過高也會影響物價指數,你應該關注的是轉擇點的位置,例如去年2009年12月創下M1B 30.8%(實在是太超過了),通常轉折點代表資金總量的改變,也間接影響了股市資金將逐漸減少無法持續支撐高股價。
  

個人覺得跟貨幣有關且不錯的書單,如果有興趣可以買來一起討論
*貨幣戰爭
*富爸爸窮爸爸買賣貴金屬
*選擇的自由
*3/4債務世界:認清財富的本質
 

羅昇(8374)--個股看法

時間回到2010/08/04,在與朋友分享的信件中提到對羅昇(8374)之看法,貼在這邊作為紀錄。

===============================================

套一句我兒子常講的話:羅昇 8374:這是甚麼東溪~~~?
 
股票幾千支,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應該真的沒有聽過(羅昇)吧是羅生門嗎?還是賣鑼的?太沒有名氣了拉
老實講我也是在8/3(二)晚上才知道的,但我想應該不會妨礙我跟大家介紹這家公司
我將推薦的理由寫在下面,並在附件上加入一個元大評鑑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
  • 連續四個月營收創新高,沒有意外的話今年的Q2~Q4營收應該會破表創紀錄
  • 公司的ROE股東權益報酬率之前都有20%左右,金融風暴時也有15%的表現
  • 公司負債低、現金流量充足不須額外股東借錢營運
    *(2011/05/04補充)公司盈餘再投資率非常低,因為其公司是以代理工業自動化機具為主,無須投入資金建立廠房,代表能夠自由應用的盈餘比率高
    *(2011/05/04補充)股本中現金增資的比率低,大多是盈餘轉增資,代表其經營能力不錯,無須透過公開市場在向股民拿錢

總結來說,這家公司符合小弟研讀巴菲特選股相關特質,獲利長久且穩定成長
近期的營收能夠大幅成長事件值得注意的好事,通常營收成長是會直接與股價相關
唯一的稍差是目前的股價(41.65)所提供的【安全邊際空間】不大高,我認為安全的價格是26~28左右
至於未來股價會到多少?這點你們可以去看元大的分析文件,在自行判斷是否合理
以我而言,8/17的除權息將配發2元,這點是在目前表現上我認同其風險及報酬算是相當合理的
 
另外,許多書籍及股市作手都將營收作為第一個辨別法則,
這點可以在金融怪傑一書首訪者:威廉•歐尼爾 的CANSLlM選股法一探究竟
而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小小股票大咖也是以營收為選股前提,外加扎實的基本財務分析
因此,提供至99/6月的相關營收創新高連結給大家
而你會發現某些股票會飆漲不是沒有理由的
而且還有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因為上市公司營收是每月公布的
而財報是最小單位是以每季為主,在茫茫股海中其實你有機會因為月月觀察營收資訊後
提前早出有機會的股票喔,
 
建議使用 【績優股觀測站】 來了解每月公司的營收資訊,羅昇就是這樣找出來的。
羅昇的關鍵分析,請參考【投資家日報】,裡面有許多對羅昇相當不錯的評比
威廉•歐尼爾 的CANSLlM選股法介紹,也值得大家一看。

羅昇(8374)如何從營收預估EPS

時間回到2010/8/10,自己與朋友分享對羅昇(8374)的營收分析,現在看起來一家經營穩定且持續成長之公司確實能透過財務報表及每月營收來估算EPS,進而作為是否買進之參考依據。

==============================================

在自己看書的過程中總是可以發現一些小小值得注意的地方,然後在經由這些發現來審視自己所購買的股票,現在就透過信件來記錄自己所發現的小內容
  • 羅昇是家跨國分公司,台灣與大陸的收入比例大約是1:3~4,在台灣所呈現的相關資訊都僅是台灣的收入資訊。
  • 99Q1大陸貢獻的投資收入約當0.4億, 約當貢獻EPS:0.64,預估整年大陸的投資收入應可以貢獻1.2~1.4億,換算後預估稅前EPS可貢獻2.5塊,稅後為2元。
  • 99Q2的台灣營收爆表成長,單獨一季就可以有4.2億營收,用保守的稅後淨利比17%預估則能夠有EPS 1.12元貢獻(此算法已經將大陸營收算在內),加上Q1的畫應該有接近EPS 1.8塊;如果單獨用台灣之營業利益率9%換算,可得大約EPS約為0.598+外加大陸最少每季貢獻EPS0.375來看,Q2最差也應該會有EPS0.975~1塊左右。如此Q1+Q2大約就可以有1.6~1.8的保守估算。
  • 以目前台灣的營收來看,本年度應該最少可達到13~15億,這是創公司以來最屌的紀錄,大約可以有1.8~2的EPS貢獻,但可不要因為這樣子就呆呆的愛上這家公司(其實我已經被騙了),大陸公司的營收貢獻才是重點,如果平均每季可以達到4千萬的貢獻額那就真的才叫做屌,這樣雙光環貢獻下就可以達到4塊EPS。簡單的採用本益比12計算的話,股價48元是非常有機會的。
  • 8/31是個重要的日子,因為半年報公布的日子,藉此可以瞭解羅昇的價值是否真有如自己所評估。如果沒有的話,你自己知道應該怎麼做了吧?!
  • 如果有機會可以先知道天津羅昇的營收資訊,那又可以更快的確認這些資訊的估算是否合理喔。但很可惜的是似乎沒有內線交息可以得到。

基本上一個簡易換算到EPS計算方法,就是採用年預估營收*稅後淨利率/股本*10=EPS。從這個算法的精神就是營收為觀察重點。

股價與價值

股價是由股市公開市場經許多買賣家議價後的結果,代表價格是由雙方認同的交易價格,這其中牽涉到許多【解讀】的方式,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對價格之認定及外在環境錯綜複雜的因素而有的心理決策。簡單來說,十個股市或經濟專家對某家公司股價解讀都不大可能一致,更何況是一般的股市買賣者更難有一致的價格看法,因此就像葛拉漢說的:股價就像是一個無理頭銷售員,每天都登門造訪拿詢問你是否要買或賣股票,但這跟一家公司實際的價值其實無關。股價是由於市場上起伏不定的價格決定,公司價值是綜合企業經營績效及策略之成果。兩者其實不相關,也無法能用數學公式轉換計算股價套用到所有公司,但,股價就像是蒼蠅一般圍繞在公司價值旁,一下子因為市場的熱絡股價跑到上頭去,一下子因為美國烙賽跌到屁股去,但始終脫離不了公司價值。
股票市場中提到的本益比、淨值比、殖利率等數值雖然有參考價值,但卻不是核心,購買股票是因為經過自己有邏輯系統的分析公司,如透過財務報表、經營者歷史表現、產業分析等過程,認定某家公司是有購買價值,此程序還可以評定出一價格區間代表公司在股票市場的可能價格,但這評定方法也因為評定者的喜好而有所差異,巴菲特、葛拉漢、某某大師的方法都不一,每個購買股票的人都應該有價值區間,接著,就是等待、耐心等待、長時間等待,等待市場因為驚慌下跌至認定的價格區間下,然後進行買入動作,如巴菲特說的【別人恐慌你貪婪】,接著就是長期持有,每月審視公司的經營方向、績效是否變質,並且固定閱讀公司半年報、參加股東會,然後,更耐心的等待市場因為俇熱希望帶動股價遠超過價值區間,【當別人貪婪時你就應該恐懼戒慎】,考慮降低你的持股。

對我來說,購買一家公司的股票,就如巴菲特說的:等同擁有一家公司,你更應該注重的是公司質的發展,而非專注在股價的漲跌。當公司價值持續成長時,自然你的獲利也不差,長期持有下來的成果遠勝過短期的股票買賣行為。

簡單來說:
  1. 審視公司價值
  2. 設定安全邊際價格
  3. 耐心等待買入
  4. 更耐心等待賣出
乎~~說的容易,但做起來卻一點都不簡單,真的很考驗人性。

2010年報

2010年報

巴菲特曾經提到:【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就等同是在經營一家公司,應以公司經營的角度去審視,而非股價來衡量公司的好壞】。因此,我在想何不自己當公司的經營者呢?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買賣股票,在2010年初以部分自有資金,加上舉債籌得部分資金(列入負債)後,就將自己視為一家公司,且規定在每年4月20日進行結算,盡量以財務報表的方式將自己的經營績效呈現出來。

今年算是豐收的一年嗎?在買賣的過程中我有堅持自己的法則來進行交易嗎?數字應該是一個很不錯的回應方式:
  • EPS 9.26:股本以自有資金計算(小股本),舉債籌得資金部分約是股本的兩倍,自己的負債簡單來說就是75%。
  • 7檔公司買賣:持股超過一年的一家,3~5個月的一家,其他都是兩個月內完成買賣交易,老實說,這其實是非常糟糕的買賣方式,流於短期買賣行為,我自己解釋為--投機,在過程中我並未堅守內含價值評定方法買入,買入後也未能耐心等待,也因此造就許多短期兩個月內完成交易的情況。
  • 約3萬元交易及手續費:在不同的換手交易程序中最賺的就是政府,透過建立交易平台機制後,平凡交易結果就是增加自己的成本。
總結來說,自己的EPS比太多上市櫃公司經營的好,雖然自己的經營方式有缺失,但還能整理出造就此結果之成功因素。我將方法歸納如下:
  1. 注意每季證劵公司整理出來的上市櫃EPS、ROE摘要資訊,從中選擇ROE值大於15%公司
  2. 進一步審視公司的整體價值,包含歷年ROE、盈再率、歷史配股息比例、負債償還年數、營收成長情況
  3. 計算出公司內含價值,並加入安全邊際(取比較低的本益比)。
  4. 審視目前股價是否能買入。
  5. 買入後注意營收變化,如果公司發展不如預期則考慮是否賣出。
  6. 耐心、更耐心、更更耐心等待著配息,或某天股價變貴了後賣出。
公司股價就像蒼蠅黏著糖果一像,總是隨著內含價值上下起伏,如果你找到值得購買的公司,且在安全邊際下買入後,給他1~2年的時間,相信你會豐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