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2010年報

2010年報

巴菲特曾經提到:【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就等同是在經營一家公司,應以公司經營的角度去審視,而非股價來衡量公司的好壞】。因此,我在想何不自己當公司的經營者呢?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買賣股票,在2010年初以部分自有資金,加上舉債籌得部分資金(列入負債)後,就將自己視為一家公司,且規定在每年4月20日進行結算,盡量以財務報表的方式將自己的經營績效呈現出來。

今年算是豐收的一年嗎?在買賣的過程中我有堅持自己的法則來進行交易嗎?數字應該是一個很不錯的回應方式:
  • EPS 9.26:股本以自有資金計算(小股本),舉債籌得資金部分約是股本的兩倍,自己的負債簡單來說就是75%。
  • 7檔公司買賣:持股超過一年的一家,3~5個月的一家,其他都是兩個月內完成買賣交易,老實說,這其實是非常糟糕的買賣方式,流於短期買賣行為,我自己解釋為--投機,在過程中我並未堅守內含價值評定方法買入,買入後也未能耐心等待,也因此造就許多短期兩個月內完成交易的情況。
  • 約3萬元交易及手續費:在不同的換手交易程序中最賺的就是政府,透過建立交易平台機制後,平凡交易結果就是增加自己的成本。
總結來說,自己的EPS比太多上市櫃公司經營的好,雖然自己的經營方式有缺失,但還能整理出造就此結果之成功因素。我將方法歸納如下:
  1. 注意每季證劵公司整理出來的上市櫃EPS、ROE摘要資訊,從中選擇ROE值大於15%公司
  2. 進一步審視公司的整體價值,包含歷年ROE、盈再率、歷史配股息比例、負債償還年數、營收成長情況
  3. 計算出公司內含價值,並加入安全邊際(取比較低的本益比)。
  4. 審視目前股價是否能買入。
  5. 買入後注意營收變化,如果公司發展不如預期則考慮是否賣出。
  6. 耐心、更耐心、更更耐心等待著配息,或某天股價變貴了後賣出。
公司股價就像蒼蠅黏著糖果一像,總是隨著內含價值上下起伏,如果你找到值得購買的公司,且在安全邊際下買入後,給他1~2年的時間,相信你會豐收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